本网讯:9月3日下午,学校在立德楼景行厅召开新学期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会。学校董事长、校长赵超,执行校长贾明远出席会议,产教融合中心、教务处负责人,各二级学院(产业学院)院长及企业代表参会。会议由副校长张富林主持。
会上,张富林回顾了学校暑期产教融合工作推进情况,并围绕新学期产业学院建设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坚持校政企多元协同发展,构建利益共享机制;二是锚定就业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为核心目标优化培养路径;三是依托真实产业项目牵引教学改革,推动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四是加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明确企业深度参与的权责与流程;五是细化实体化运营方案的规划设计与落地举措,确保建设任务有序推进。
信息工程学院(数字技术产业学院)、西腾艺术产业学院院长先后发言,系统介绍了产业学院的建设思路与具体落地举措,也提出了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海绵型微专业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跨学科整合、灵活适配产业需求的微专业建设模式,为学校微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产教融合中心负责人结合软件学院案例,提出推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具体建议。与会人员围绕议题踊跃发言、深入探讨,进一步明确了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新思路与深度融合新举措。
贾明远在交流中强调,各学院应充分借鉴外部先进经验,多走出去学习兄弟院校成功经验,并依托自身优势建设微专业群,坚持“真做事、做实事”,确保微专业建设真正落地见效;同时要求产教融合中心加强服务与交流,为产业学院务实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赵超全程参与讨论并多次互动提问。他指出,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最佳实践形式,应从四方面扎实推进建设:一是突破传统认知边界,探索多元化产业学院发展模式;二是解放思想、创新形式,筹建适配产业需求的创新型产业学院;三是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为产业学院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四是推动跨学科、跨领域与产业需求深度结合,提升人才培养精准度。他强调,产教融合中心要与各产业学院协同联动,“先试先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样板。
赵超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会议成效,并提出四点工作要求:一是推动跨学科与泛文化融合,开辟产业学院建设新路径;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全面提升产教融合深度与广度;三是抓重点、树标杆,系统总结产业学院建设经验;四是鼓励多元探索微专业建设模式,形成“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格局。
会议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碰撞充分,进一步统一了全校对产教融合、产业学院建设的思想认识,明晰了新学期发展思路与方向。下一步,产教融合中心将在校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强化指导与服务,持续深化校企合作,着力构建产教融合的“商贸模式”,为民办教育改革创新提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