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4月23日下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资本论》研究会会长孔祥利,在学术报告厅举办题为《解读“两会”精神:提振消费是今年经济社会工作的首要任务》的主题讲座。学校党委书记彭虎军出席讲座并为孔祥利教授颁发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教授聘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共3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主持。
讲座现场
党委书记彭虎军为孔祥利教授颁发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教授聘书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资本论》研究会会长孔祥利作题为《解读“两会”精神:提振消费是今年经济社会工作的首要任务》的报告
孔祥利教授以2024年消费数据为切入点,剖析当前经济面临的深层挑战。他指出,2024年消费对GDP增长拉动仅为2.2个百分点,较2023年显著回落,且低于疫情前均值水平。叠加近期的中美关税战与内外需压力,消费升级形势尤为紧迫。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四次消费升级历程,他强调,从温饱型需求到发展型需求的转变中,2025年作为“消费元年”,亟需以提振消费破解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不足与居民收入受限的深层矛盾。他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引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辩证关系,批判传统“重生产轻消费”思维,提出消费与生产融合发展的新逻辑,强调消费对畅通经济循环的核心作用。
通过国际数据对比,孔祥利教授揭示了我国消费短板。2023年中国消费占GDP比重仅为55.6%,远低于美国(83%)、日本(70%)等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巴西(65%)等发展中国家;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可支配收入占比亦显著偏低。他以美国现金退税、失业救济政策为例,呼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增收与优化分配释放消费潜力。同时指出,各国稳消费政策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普遍经验,需为我国所借鉴。
聚焦新时代消费趋势,孔祥利教授描绘了一幅多元图景。理性消费推动“平替”潮流,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体验式消费与情绪消费快速崛起,文旅、康养等服务需求激增;健康消费与国潮文化成为新时尚,线上线下融合加速渗透消费场景。他以“绿皮火车向高铁升级”为喻,阐释消费提质与产业转型的互促关系,强调消费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映射。
结合中办、国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孔祥利教授针对提振消费,提出四大实施路径。增收保障是根本,需提升初次分配占比,激活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以旧换新政策通过数码产品、家电等大宗消费补贴,可撬动产业链升级;服务消费提质需扩大教育、康养供给,推动需求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跃迁;优化消费环境则需改善劳动者时间、维权及设施条件,释放2.9亿流动人口潜力。他特别强调财政货币政策协同的重要性,兼顾降碳与增长目标。
互动环节,师生围绕“低收入群体消费权益保障”“数字化场景创新”等议题展开讨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此次活动是学院深化“大思政课”改革的实践典范,未来将持续以“两会精神联学”为抓手,贯通政策解读与学术研究,培育新时代复合型人才。